出版热线:028-86613050
                 18581836866
精彩书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精彩书评
《海风轻飏》书评
发布者:成都天恒仁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2-02-11  浏览量:1504次

《海风轻飏》书评

曹南才

在浩瀚的南海之滨,在雷州半岛的腰间,有一个颇有名气的海湾,叫作“湛江湾”。历史上,曾经叫过“广州湾”。大大小小的岛屿,像大大小小的珍珠,安静地嵌在月牙形的海湾里,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又像大大小小的雏鸟,休闲地伏在怀抱状的海湾里,仿佛一个安乐的巢穴。在这些岛屿中,有一座特别显目的,叫“南三岛”。我们这本书的作者郑晓晖,就是在这里出生和成长的。

我小时候也是在“湛江湾”出生和长大的,不过我是在海湾的陆地这一边,与南三岛隔海相望。我和郑晓晖中学时已经是校友,我读高中,他读初中,隔了好几届,所以那时候并不认识。只是前些年,我们都进入了晚年,才由于共同的文学与书法爱好,而偶然相识,接着成了相知,后来相好。频频的书信(包括信息)往来、难得的一席谈话,竟令我们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虽然在湛江市长大,但遗憾的是,还没去过南三岛。早听说这是一座十分温柔、秀丽的海岛,是滋润人、养育人的胜地。现在是印证了。郑晓晖的成长,就是这个海岛的功德。南三岛面对浩渺的大海,湛江湾的海风夹带着湿润、暖和、咸腥的味道,给海岛灌满了一种特别的养料,让人和万物自由舒畅地成长。这正如晓晖所说的:“四周波涛不舍昼夜,滔滔滚滚;海风东南西北,四时轻飏。从来到这个人间,我就享受了海风的爱抚与恩赐。海风伴我走过了童真,滋润我长大。”海风是那么活泼乐观、那么善解人意、那么多情有爱、那么公正无私、那么勤劳勇敢。海风轻飏,就像母亲的手在呵护着婴儿,让晓晖健康地成长起来。

晓晖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大海,他读书和工作的地方,都在海湾的岸边。在海风的不断吹拂下,他逐渐成长起来,到了海湾的另一片陆地的中学当了老师,后又当上了中学校长。

海风给予了他恩赐,他没有忘记海风的恩德,他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回赠了海风,他以培养了一代代优秀学子回赠了家乡。而现在,这本沉甸甸的作品《海风轻飏》,也就是他敬赠家乡的最珍贵的特殊礼物。

他在书中,以最浓烈的感情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以瑰丽的笔调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一砖一瓦,都成了他永远不能忘怀的倩影,成了他讴歌的对象;而更使他钟情的,使他终生萦怀于身的,毕竟还是海,是一辈子伴随着他的海:海水、海风、海滩、海沙、海浪、海潮、海鱼。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一点一滴的故事,就像生活的浪花,在书中慢慢地飘洒着。在浪花里,我们看到,有从小给母亲背着走过的艰难的路,有老家的奇特的神话传说,有或撒网或垂钓或采海的村民之乐,有驾帆远航顺风飞驰逆水折行的体验……

是大海孕育了晓晖,也是大海拓宽了他的心胸和视野。他从家乡走出来,到了所在的区工作。他的笔触也扩宽了。“广州湾”是一个曾经很淳朴却被殖民主义者所污浊的名字,后来在民族解放的炮声中回归了祖国,恢复了真貌。生活在这里的他真切感受了这段历史,因此,他在书中热情地歌颂湾区在新的时代尤其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深刻变化。“南三岛”这颗曾经蒙尘的珍珠,在时代风雨的刷洗下终于重新绽放了光彩。他对“南三岛”的变化感受尤为强烈。通过对家乡和所在区、市以及任教的中学的发展,发由心声地抒发着对祖国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对时代的向往,就是本书的最强音。

由于生活在海边,成长在民间的土壤中,晓晖的文风和他的人品一样,充满了纯净、平实、温厚。他的散文往往善于在生活中撷取一点灵感,或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慢慢阐发开,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最后引悟出一个蕴含着哲理的思想,升华到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晓晖的文字相当优美,用词相当丰富。文如流水行云,一气呵成,读后令人爱不释手。有如品一杯清冽的香茶,余味无穷;又如听一首悠扬的乐曲,余音绕梁。至于每一篇写得如何精彩,由于我不是专业的文学评论和文学教学者,所以似乎还没有能力做出充分和准确的点评。另外,我觉得也无须在此更多地渲染,留一点悬念,作为引言,好让读者自个儿去漫游其中,各取所需,领略快感。

这里顺便说一个话题,和晓晖接触后,才发现海湾尤其是晓晖所在的坡头区,不但是孕育生机推动经济的佳地,而且是文学艺术发展的肥沃的土壤。这固然有区领导十分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应该也与重学识礼的历史传统有关。这里学风浓浓,人才济济。晓晖不但文章写得好,书法也是一流。在他的介绍下,更知道这里竟有众多的“农民书法家”。他们的作品,都是与名家们不相上下的精品,令人叹为观止。这也见证了坡头区乡土文化发展的根深叶茂、枝壮果累。


上一条:《花子》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