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热线:028-86613050
                 18581836866
精彩书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精彩书评
喜读李华章的散文
发布者:成都天恒仁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17-07-19  浏览量:1660次

(《江河长流》代序)

喜读李华章的散文

涂怀章

一位作家迎面走来,步履健美,著述丰厚。30多年来出版10余部散文集。

李华章先生的散文,总数逾千,历经时间风雨的冲刷,个人心智的磨砺,挑出来的皆闪光之珍品。好作品是审美与高尚情思的结晶。读李华章的散文,我的第一感觉是心情愉悦,进而有所体验,有所领悟,直至赏心怡神,获得精神享受。这就是被艺术唤醒的足以提高生命活力的美感,它引起我对作品的巨大兴趣和积极理解。

现实中的审美属性,多以可感的直观形式呈现。作者深谙此理,紧紧抓住画面特征,描绘自然,讴歌生活。在叙写故乡往事的篇章中,他是才华横溢的画师,潇洒泼墨,绘出一系列风景画、风物画、风俗画、风情画、人物画。它们各有区别,也互相辉映,色彩鲜丽,线条清晰,动感极强。比如写湘西凤凰山、南华山、丹岩山、花果山……写沅水以及它的支流溆水、舞水、酉水,美得令人无法转述。

当然,作者并不满足于感性的、自然的、直接的联系,不只是观看、倾听、品尝、触摸,而是以它们为出发点,赋予丰富的社会意义。不是照相般地复制形状、色彩、光线,而是取综合式动态展现并各有侧重。意在激活外表,情思刷新空间。写风物的,如《千年屋》《历史的丰碑》《欢喜佛》《吊脚楼赋》《湘西的水车》《记忆烘桶》,注重思索富含时代特征和地域色彩的典型物件,追溯已逝时空的生命脚印,折射人世沧桑与社会变迁的哲理。写风俗的,如《溆水河畔屈原魂》,讲述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习俗,颇显神奇。至于侧重风情和人物的佳品,更体现作者对美感要素的综合把握。《水灵灵的秧苗》,展开“四月八,开秧门”的画卷,幽默诙谐,给人印象和启迪均很深刻。《王村镇风韵》写古镇新貌,苗、土少数民族劳动场面,彩亭铜柱引人深思,感觉蕴涵不凡。更有以记人为主的佳作,如《晚景》写含辛茹苦、坎坷一生的父亲;《山里舅舅》《三舅》《边城茶峒寻梦》《阿拉女人》等篇,都是抓取人物特征、思考时代变迁的佳构。歌赞革命历史人物和古今文化艺术名家的散文,大都通过某纪念地风物而深切缅怀,如对向警予、贺龙、粟裕的礼赞,对屈原、王昌龄、沈从文、黄永玉的景仰,着意弘扬造福后世的崇高精神,益人心智,澎湃着鲜明的意识引力。

如果说李华章的“湘西组画”以清丽柔美为主要特征,那么,他的“三峡画廊”则多了雄浑壮丽的风格。他尊重客体自身尺度,全面、精练、形象地展现三峡全景。既从不同侧面显现了三峡壮美的外在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赋予了全新的当代社会意义。以《滩多流急西陵峡》为例,足以证明这种主客体尺度统一的良好效果。读此文,我仿佛置身惊涛骇浪的闯滩全过程,同时听到高度浓缩的关于历史传说、名人轶事、诗词典故的精彩解说,惊魂动魄,感悟良多。

另外,“神州选画”。有对母校华中师大的回忆,对清江水库、鄂西茶山的歌吟,有对“行万里路”的踪迹写意。武夷山、庐山、鼓浪屿、北戴河、洞庭湖、虎门、丽江、大连海港、鲁迅故里、四川三星堆、苏州小巷、常德诗墙以及柳叶湖畔司马楼……尽在他的纸上流光溢彩。它们引起的美感是多样的。当然,这只是此类散文的部分美学要素。笔者在《湖北新时期文学大系》散文卷《序言》中说过:“他的笔墨始终散发着纯正的思想芳香”,此书再次做了印证。

李华章的散文已形成个人风格。这就是说,其多数作品从选材到立意,从章法到技法,富有思想和艺术特征的自我一贯性,具有与他人散文的明晰区别性。他坚信真情出美文,追求至情、至真、至美境界。所取题材,必是真感动了他的对象,然后被他描写。他属于审美类型的人,易受触动,又能理解,在思维的情感化和情感的思维化之交叉反应中,理性与感性认识互融,于是有了创造,通过形象表达出来。虽然,创作受世界观和学识所支配,但他从不赤裸地表现理论概念,也不像有些散文卖弄学识——“掉书袋”。而是追求清新质朴,清纯自然,不喜堆砌和炫艳,反对矫揉造作。他的抒情和对古今文典的引用,都是附丽于情思的自然流露,融入无痕。有些事物使他激动、沉醉、难以忘怀,但他决不停留于生理学意义的冲动,而是表达升华的所获。根据规律,文学创作具有作家自我表现的一面,作家个人经历、独特遭遇、一生之中尤其童年心灵所受的影响,往往会有形无形地表现于作品中,即很大程度上受其禀赋的影响,他当然也不例外。他的秉赋优秀——我们不从先天的聪明理解,而是看作后天实践的结果。他生长于民风淳朴的乡土,经过学校与社会的陶冶,在政治风雨和时事变迁中淬火,执着地追求先进思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高尚情操和优雅气质,也培养了高度敏锐的辨别力与分寸感,所以,他的散文不浮不躁,不俗不腻,纯朴自然,显示出平易亲切的素质,达到了难得的高雅境界。

就结构而言,走笔多像随意漫步,述说感悟,抒发真情,自由自在。或如一笔行草书法,远望养眼,近观好认,不繁冗,不做作,不生硬。他的语言清新、明快、典雅、凝练。时引幽默生活化语句,谐趣而不失端庄。他写湘西的篇章,深得沈从文技巧之堂奥,却有发展和革新,广泛描绘乡村人的风韵与神采,每篇立意不同,格调迥异。其氛围、场面、境界、语言技巧,可与大师媲美,堪称《湘行散记》之续篇。而寄寓美与爱的理想、表达民族和个人情感,则富有全新的高度和意义。注重学习与吸收沈氏技法之精华,却不受其模式束缚,而是掌握内在规律,驾驭自如。在写三峡和其他散文中,更有突破和大胆创造,让我感到他胸怀着新的艺术使命。

信念坚定重情义,步履健美写年华。岁月使有价值的艰辛凝为永恒,李华章的精选文集使我们有理由赞扬他的足迹与成功。(有删节)

(原载《文艺新观察》2012年2期“李华章散文评论”小辑)

(涂怀章,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武汉市作协原副主席。出版有评论集、散文集和长篇小说集10多部。)

 

 


上一条:我知道的康泾
下一条:写在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