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热线:028-86613050
                 18581836866
精彩书评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精彩书评
精神的滋养
发布者:成都天恒仁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17-07-19  浏览量:1602次

《山水之间》序

精神的滋养

谢凤芹

胡礼东的笔尖了得,我体会最深,当年,他在浦北县任县委副书记,我在县基层办工作,基层办写出的文稿,经过他修改后观点更鲜明,条理更明晰,他修改后的文稿都成了我们整个基层办写材料的范本,他在应用公文上的得道可见一斑。后来他到市委任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以至政协秘书长,工作重点都与文字密切相关,都是倚重他笔尖上的功夫。

胡礼东除了公文了得,近几年,文学上的成就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他的文学创作,最早应该是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但真正发力,则是近几年。我第一次读他的作品,是小小说《如拟》,这篇小小说构思非常巧妙,选取了精致的切入角度,以办公室司空见惯的审稿作为故事线索,精妙地刻画了三个人物:战战兢兢的某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吕晓、深藏不露的办公室柳主任、有点稀里糊涂的丁副书记,三个人通过简洁的对话,寥寥数语的内心活动,三个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就这样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后来,我在主编《北部湾》小说稿件时,分别发了他的几篇小说,一篇比一篇好,最近一期发了《奂生的后代》。

《陈奂生上城》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描写农民性格特点的经典小说,胡礼东正儿八经地写了他的后代为了孩子的读书问题再次进城,我们开始阅读的时候,是笑着读的,但笑着笑着眼里就含满泪水,再也笑不下去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陈奂生的后代秦又生再次重复了他父辈的脚印,让我们读得心酸和悲愁。

胡礼东的小说、散文,每一篇都经过深思熟虑的谋篇布局,在阅读他的作品的旅程中,通过他的妙笔蜿蜒曲折的探寻之路,我们可以领略美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风云雷电,一年四季的气候交替;能品味到名山大川的气势和壮丽。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体验到作家的深入骨髓的忧患意识。

散文《站在桥上看风景》以侗族风雨桥为观察点,别人在桥上摆姿势照相的时候,作家深邃的目光却看到永济桥和合龙桥迥然不同的待遇,从而让我们看到作家铁肩担道义的风骨。

散文《陋巷深深隐沧桑》,从参观贾谊故居想到故居主人写的《过秦论》《论积贮疏》。

贾谊当年写《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喻后人要以史为鉴。《论积贮疏》贾谊告诉当权者“现在许多人背弃农业去从事工商,吃饭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灾,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又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灾害公然盛行,必须设法制止”。

作者借一个西汉初年政治家的两篇文章以古喻今,思想取舍让人一目了然,忧患意识跃上纸端。

胡礼东写着写着,作品越来越多,这次出书,有几十篇文章由于篇幅关系被忍痛割爱,没有选入;发表作品的刊物级别越来越高,去年一年,他在省级刊物就发表了好几篇小小说。他除了国家公务员的头衔,又多了一个作家的名号。我相信,以他目前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假以时日,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阅读他的作品,是一种触摸,是一种聆听。是视觉的盛宴,也是悠闲的品茗。放下手上的工作,放下心头的烦恼和欲望吧,读一下他的作品,它会给你带来快乐,带来精神的给养。

是为序。


×